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文档 > 教学设计

《秘密》教学设计(整理10篇)

时间:

《秘密》教学设计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常见动物的睡眠方式,知道不同的动物所采取的睡眠方式是为了适应环境,保护自己。

2、知道人睡觉的一些卫生常识,懂得养成良好睡眠习惯的重要性。

3、乐意与同伴交流经验,并能用肢体动作表现模仿动物睡觉的样子,从而萌发探究动物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猪图片、ppt、(动物趴着、站着、倒挂着、团成球、太阳、月亮)的标志、各种小动物图片和小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一、小猪睡觉图片导入,引发幼儿对动物睡眠方式的兴趣。

师(出示小猪图片):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神秘的小客人,看,他是谁呀?(小猪)小猪在干什么呢?(睡觉)他是怎么睡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二、了解小动物的睡眠方式。为什么要这么睡。

1、师:今天小猪还邀请了很多好朋友来玩,瞧瞧他们是怎么睡觉的?

2、师:小马是怎样睡觉的?你来做一做。小马为什么要站着睡呢?(请幼儿自由猜测)没关系,我们请小博士来告诉我们。(出示录音)

3、师:小狗是怎样睡觉的?……

4、师:小刺猬是怎样睡觉的?……

5、师: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睡眠方式呢?你能做一做吗?

6、小结:每个小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睡眠方式,这都与它们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惯以及生活环境有关,但他们这么做都是为了更好地生存,更好地保护自己。

三、游戏:让幼儿按照动物的睡觉方式、睡眠时间的不同进行分类。

(增添一些小动物,如猫头鹰、驴、仙鹤、小猫……)

师:自从小猪发现了小伙伴们睡觉的秘密之后,他就一直很感兴趣,最近他还打算制作一本《动物睡觉大全》呢,可是要整理的内容太多了,你们能帮帮他吗?

师(在黑板上出示趴着、站着、倒挂着、团成球的标志):小猪想给小伙伴们分分类,请你们想一想哪些小动物是趴着、站着、倒挂着、团成球睡得呢?(请幼儿将拿到的动物图片粘贴到相应的标记下面)

师:我们一起看看分得对不对。

四、音乐游戏:小动物睡觉了。

1、师:小猪非常感谢小朋友的帮忙,所以他准备了一个好玩的游戏想和你们玩一玩。你们想玩吗?

请幼儿任意选一种动物头饰戴在头上,播放不同性质的音乐引导幼儿根据音乐情绪,自由地模仿小动物,如音乐很欢快,幼儿们就模仿小动物跳舞,当音乐变成轻柔的摇篮曲时,就模仿小动物睡觉。老师则扮演大老虎,谁做错了动作或者动了,就要被拖进老虎洞。

2、如时间允许可交换头饰表演1~2遍。

五、引入生活。

1、师:小动物们为什么要睡觉?不睡行不行?我们需要睡觉吗?午觉不睡行不行?

引导幼儿知道睡觉的重要性,只有睡饱了,我们才有精神,才不容易生病,也才能学到更多的本领。

2、师:你们平时是怎样睡觉的?(趴着、侧着、平躺着睡……)像小马一样睡觉好吗?为什么不好?(不舒服)怎样睡才是最好最舒服的呢?(引导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正确的睡眠方式:向右侧睡,头枕枕头,小手放好,腿微蜷,并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六、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知道了这么多小动物睡觉的样子,你们觉得有趣吗?其实在这世界上还有很多的小动物,他们睡觉的方式都很特别,你们回家之后可以再找一找、看一看噢。

《秘密》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能通过观察、猜想、实验等方法搜集证据,来证明水有表面张力。

2、引领学生关注身边生活现象,并善于思考;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了解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教学过程描述:

课前谈话:

孩子们,脑筋急转弯会吗?谁来说一个?

(学生自由说)

老师也有一个,想听吗?

什么东西越洗越脏?(答案是水)

(学生猜)

玩过水吗?在哪里玩的,说说你都是怎么样玩水的?

(学生自由畅谈自己的玩法)

现在想玩水吗?

老师听出来了,你们都很想玩水,那这节课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玩水,想玩水的小科学家们,你们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我们上课。

【课前通过让学生说脑筋急转弯,活跃气氛,形成学生主动交流的氛围。自然引出“水”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与水有关的事情,从而激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了解学生对水的一些认识,为上课做好准备。并以此为引子,让学生很自然地由生活中玩水,过渡到课堂上玩水、研究水面,使学生意识到探究来源于生活,科学课与生活密不可分。】

一、提出问题,初步探究

1、揭示探究学习的问题。

同学们都玩过水,那你在玩水的时候观察过水面吗?

(学生自由汇报)

这节课我们再一起来玩玩水,观察水面,看能发现什么。(板书:水面)

2、引导学生从观察半杯水开始探究。

同学们会装水吗?

看,每个小组桌面上有一个空玻璃杯,谁愿意帮老师装半杯水?利用桌面上的材料,你打算怎样装?

(学生自由简单汇报)

装水时,你们认为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自由汇报)

那好,我们就选用烧杯装水,装时注意不要把水洒到桌面上。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装半杯水)

(学生装完后)现在每个桌上都有半杯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现在杯内的水面什么样?

(学生观察后简单汇报)

3、引导学生观察满杯水水面。

我们继续往里装水,一直装到水满为止。同学们,你们认为水装到什么程度才算满?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交流)

(学生装完后)同学们,水装满了吗?满到什么程度?还能继续往里装水吗?再用滴管加一些试试。

现在杯子里的水已经装满了,那同学们,你们仔细观察一下现在杯内的水面是什么样的?

(学生根据观察汇报)

【学生在说生活中的水面时,大都从颜色、有波纹等方面来交流,基本不切入本课观察

主题。为了突出本课探究主题,教师通过装水这个活动,让学生先观察半杯水水面,再观察满杯水水面,从而让学生随着水面的变化一步步深入探究水面的秘密。】

二、进行“在满水杯内放入曲别针”的探究活动

1、引导学生猜想假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曲别针,(指着学生面前的满水杯)这么满的水,你认为还能往里放曲别针吗?

(如果学生回答不能放入,请说说理由)

如果能放入,你认为最多能放几枚?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后再汇报,把学生们的猜想数据记录在黑板上,以便以后与实验数据比较)

2、实验指导。

每个小组的猜想都不一样,满水杯内究竟能放入多少枚曲别针?怎么样才能知道?在实验的过程中,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时提示注意事项。)

放的时候注意速度要慢,数清数量,水流出来之前数量为最多数。放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观察水面,看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在放的过程中,及时引导学生观察水面的变化。)

3、学生汇报与交流

你们在满水杯里放了多少枚曲别针,哪个小组先汇报?

(把学生汇报的数据记录在黑板上,和猜想的数据相比较。)

同学们看,你们的猜想与实验结果相比,怎么样?看来有些问题只凭猜想还不行,它还需要我们亲自动手实验验证。在放的过程中,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汇报。水面都突出杯子面很高了,但是水还却没有流出来。)

【通过“在满水杯内放入曲别针”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形象具体地体验到水的表面张力的神奇现象,此时学生感到十分惊讶,有一种不敢相信自己眼睛的感觉。通过猜想与实验的对比,体验到猜想与实验结论是有一定差距的,有些问题只凭猜想是不科学的。】

三、进行“硬币上装水”的探究活动

1、引导学生猜想假设。

(出示一元硬币)看这是什么?

你们平时用它干什么?

今天我们不用它买东西,我想用它来装水,你们认为能行吗?

(学生表现出不相信的样子,认为不能装水,此时让学生说说不能装的理由。)

如果我们用滴管在硬币上装水,你就为能装几滴?

(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教师板书学生的猜想,以便与实验的数据做比较。)

2、指导实验。

这枚硬币究竟能装多少滴水,我怎么样才能知道?在滴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适时提示注意事项。)

同学们在滴水时,要慢慢滴,一边滴一边数清数量,一直滴到水流出来为止,水流出来以前的数量为最多数。边滴边观察水面的变化。

(学生在滴水的过程中,及时引导学生观察水面的变化。)

3、学生汇报与交流。

你们小组硬币上最多装了多少滴水?

(把学生汇报的数据记录到黑板上,并与猜想的数据做比较。)

猜想与实验结果相比怎么样?

那在滴水的过程中,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汇报)

同学们,一杯满的都快要流出来的水里还能放入几十枚,甚至还要多的曲别针,一枚小小的硬币上居然能装几十滴水,水面越来越鼓,都快变成半球形了,水面都高出杯子一大截,而水却没有流出来,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这圆鼓鼓的水面里究竟藏有什么秘密呢?小组内猜猜看。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结合实验现象,尽情发表自己的见解)

4、小结:同学们说得多好啊,你们都感受到在这水面上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就是这种神奇的力量阻挡了里面的水流不出来,那这种神奇的力量究竟是什么呢?(只问不答)科学家给这种神奇的力量取了一个名字:表面张力。(板书:水的表面张力)

(此处让学生齐读“水的表面张力”)

这就是水面的秘密。(补充板书:的秘密)

5、出示资料卡。

水是由许许多多的水分子组成的,水表面的水分子紧紧靠拢在一起,有一种相互吸引的力,这就是水的表面张力。(指生读一读)

【学生通过给硬币装水这个活动,发现硬币上的水面越来越高了,都成半球形了,水还没有流出来。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水的表面张力的神奇。但是学生通过活动,只能体验到这种现象,而并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此处教师适时揭示水的表面张力。】

四、应用与拓展

1、引导学生找出生活中的表面张力。

同学们多棒呀!你们在玩水的时候就发现了水面的秘密,了解了水的表面张力。其实在生活中,水面这种神奇的表面张力到处可见。咱们看,在座的每一位小科学家,谁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汇报交流)

2、这儿还有一些水的表面张力现象的资料,请大家欣赏一下。

(欣赏关于水的表面张力图片)

(介绍水黾)

认识它吗?它叫水黾,水黾的腿部上长有数根按同一方向排列的微小刚毛,这些微小刚毛不会破坏水的表面张力,所以它能利用水的表面张力在水面上飞速的滑行,它每秒钟能滑行的速度是它身体长度的100倍呢!所以人们又送它一个名字叫“超级水上漂”。

3、课外延伸,将课上探究活动延伸至课下。

(出示一个透明玻璃杯,杯内装大半杯水,水面放一个矿泉水瓶盖)

同学们看,老师这里有半杯水,一个矿泉水瓶盖,你们能想办法,让这个瓶盖漂在水面中央吗?

(让学生试一试,此处学生都不成功)

想看老师的办法吗?

(老师用一端粘有肥皂的小棒,轻松将瓶盖引入水面中央,此时学生感到非常惊奇)

同学们看,瓶盖成功的放在水面中央了!这是为什么呢?看来水面还有很多秘密等待同学们课下继续研究呢!

【一堂好的课并不应因铃声的响起而结束,有吸引力的课外活动更能延伸课堂精彩。这里我向学生演示了一个让塑料瓶盖飘到水中央的小实验,进一步激发起了学生想课下继续探究水面秘密的欲望,为学生开展有序的后续探究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体会与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从生活现象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探究、交流等活动,发现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初步得出结论。在获得新知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细心操作的习惯,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在:

一、从生活入手,激起探究兴趣。

“生活是探究学习的源头活水。”“玩水”的经验学生并不陌生,虽然学生都玩过水,但对于水面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并没有认真观察过,思考过。课的开始,我先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自己见过的水面是什么样子?多数学生没有真正留意过,既使看过,也是表面现象,如颜色、有波纹等。因此接下来,我设计了两个装水小活动:一是装半杯水,装完后仔细观察,杯内的水面是什么样的?二是装满一杯水,在装的过程中,我及时问学生:“你认为水装到什么程度才算满?”并引导学生用滴管继续把水装满。这时让学生再去观察水面,满杯水的水面有点鼓的,原来水面不是平的,这是怎么回事?学生想探究的欲望一下被激发起来了。这样,从生活中的普通水面入手,逐层深入,适时引导,让学生意识到小小的水面还藏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真是有趣。就像一颗小石头,在水中激起了层层涟漪,将学生的探究激情荡漾开来,纷纷积极踊跃地投入到探究学习活动之中。

二、有序地观察,引导自主探究。

这是一节观察课,本课就是让学生在各种探究活动中观察水面的变化,从而得出水面的秘密就是水有表面张力。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察半杯水的水面是什么样的,又是让学生观察满杯水的水面是什么样的。在学生已有了一杯满水的前提下,我让学生大胆猜测,满满的一杯水内还能放曲别针吗?如果能放,能放多少枚?学生小组讨论,大胆猜想。这时,我及时把学生的猜想结果记录下来,以便与实验结果作以比较。在实验过程中,及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水面,观察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样做到有的放矢,培养了学生课堂上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通过观察,学生发现水面都突出杯子面很高了,但是水还没流出来,纷纷感到奇怪。在学生的惊奇中我又设计了“给硬币装水”的活动,出示一元的硬币,让学生猜想能不能在硬币上面装水,如果能,你认为能装几滴?学生大都猜测不能装,于是我让学生亲自动手试一试。在滴水的过程中,我及时引导学生观察水面的变化,这时学生发现水面越滴越高,都快成球形了,水还没有流出来,进一步体验到了水面神奇的现象。这样学生经历了猜想、实验、交流、结论这样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在有序地观察,充分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这种神奇的水面现象就是因为水有表面张力,从而揭示出了水面的秘密。通过几个不同的观察水面的探究活动,教师适时、恰当地引导,学生科学有序地观察,不但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认真、有序的观察能力,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

三、合理的拓展,问题使探究走出课堂。

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导火索。我设计本课的一个主导思想就是“从问题引入又从问题结束”。引入性问题是将学生领入探究学习之中,在探究中不是以解决问题而圆满,而是以最终又提出新问题进一步探究而圆满结束。课堂探究中,学生通过猜想、实验、观察、交流、结论这一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发现了水有表面张力这一现象。然后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的一些实际问题。在拓展这一活动中,我出示了一个透明的玻璃杯,杯内装大半杯水,水面放一个矿泉水瓶盖。瓶盖放到水面上始终是飘浮在水面的边缘,有没有办法让它飘浮在水面中央?学生上台试一试,都不能成功。这时我用一端粘有肥皂的小棒,轻轻一碰,轻松将瓶盖引入了水面的中央,学生感到非常奇怪,这时我趁机问:“瓶盖成功地放在水面中央了,这是为什么呢?”这一问题正是学生急于想知道的,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会继续将探究活动深入进行下去,对“为什么”做出合理的解释。这样,学生的探究学习就会持续发展下去,而学生科学素养也就是在这样一个个问题引入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不断提高和完善的。

《秘密》教学设计篇3

水的秘密

【活动来源】

随着天气渐渐变暖,我发现园中的孩子们对水的兴趣很大,经常在水管前嬉戏、打闹,以致把衣服弄湿了也不愿意离开,有几个“小调皮”甚至为了能在水池边多玩会儿,主动要求帮老师洗抹布、涮拖把。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时机,提供适当引导,让孩子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积极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我心想,何不利用孩子们的这种兴趣,来上一节关于水的活动课。

【活动目标】

1、感知水的特征,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可流动的

2、知道水会随温度的变化呈现不同的状态

3、了解水的重要性,懂得节约用水

【准备活动】

1、每人两个分别装有水和牛奶的杯子、玩水玩具,每组一个大塑料盆

2、事先在冰箱里冻好冰块

3、教师准备酒精灯、烧杯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各种玩水玩具,如水枪、瓶子、水盆等。请每组幼儿自由玩水

师:“刚才,孩子们都玩得很高兴,可是你知道吗?(压低声音夸张状)水呀,还有许多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水的秘密,好不好?”

幼:“好”

评析:利用幼儿平时比较感观熟悉又喜欢玩的东西,引起他们的兴趣,利用幼儿的好奇,引发他们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为本节课学习打下基础。

二:认识水的特性

1、看

教师请幼儿出示装有牛奶和水的透明杯子。

师:你们面前是一杯水和一杯牛奶,请小朋友只用眼睛看,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只用眼睛看语气重一些)

幼:水清清的,牛奶浓浓的;水是无色的,牛奶白色的。

小结:水是无色的

评析:本环节,教师多次强调孩子只用眼睛,孩子对物体的感知有多种经验,尤其对平常喝的水、牛奶,他们很容易想到味道等其他的,而教师引导孩子用“看”这个感官系统,幼儿又自然运用上“颜色”这个词汇,水的这一特性很自然就出来了。

2、尝

教师请幼儿尝一尝牛奶、水有何不同

幼:牛奶酸酸的甜甜的,水没有味道。

小结:水是无味的

启发幼儿:水与牛奶比,还可以与什么比尝是无味的

例如:酒是辣的,酱油是咸的,加深水是无味的

评析:让幼儿尝,他们亲自感受,探索兴趣更浓了

3、观察

师在水杯、牛奶杯中分别放入一片鲜艳的花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感觉,例:你能看见吗?为什么?

幼:水中的花片很清楚,而牛奶中的看不清楚。水是透明的,而牛奶不透明。

小结:水是透明的。

启发幼儿想办法: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水是透明的?

例:把小手放入干净水中,隔着盛满水的瓶子互相能看见等。

评析:教师对于孩子一些偏离实际的说法、想法要及时正确引导,引导并启发他们能够及时回到要体现的内容上来,孩子也在不停的讨论、探讨中形成了知识。

4、动

几人一组将杯子里的水倒入盆中,引导幼儿感知水的流动,提问:水是怎样的?

小结:水是可以流动的。

水的流动性还从哪里看出来,启发幼儿说出如拧开水管、小河流水等。

评析:让孩子动起来,使枯燥、抽象的知识在操作中明朗化、清晰化。

5、师幼共同总结水的特性:无色、无味、透明、可流动。

本环节总评:幼儿与教师一同通过看一看、尝一尝、动一动等多种形式,对水的特性有了一个全面了解。

三、认识水的三态变化

1、水变冰

师:水对小朋友说:“我还会变魔术。”(压低、夸张状)

幼:啊,变魔术。

师出示事先冻好的冰:“这就是水变得,水在什么情况下会变成冰?”

幼儿:天冷时????在冰箱里。

小结:当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以下时,水变成冰

评析:用孩子们感兴趣的魔术引出内容,幼儿情绪高涨,求知欲望更强烈。

2、观察体验冰变水

(1)请幼儿用手摸一摸,说出感觉(冰冰的、凉凉的、硬硬的、滑滑的)

(2)师:想一想冰在什么情况下变成水。

幼:天气暖和了放在热水壶上加热

师请幼儿把冰放在玻璃杯里加热,验证幼儿的猜测。

小结:冰在温度变高时就会慢慢变成水,而且温度越高化的越快。

3、操作实验水变水蒸气、水蒸气变成水

(1)提问:①玻璃杯里的水加热会怎么样?

②爸妈烧开水时你发现了什么?

③热水杯上盖一张纸,你会发现什么?

(2)实验观察

①在酒精灯上给水加热,引导幼儿观察水的变化

幼:“有热气出现”“有水气”

小结:水变成了水蒸气

②在热水杯口盖一纸片,请幼儿观察纸片变湿了。

小结,水蒸气随温度下降变成了水。

总结:水有三态。固态,象冰;液态,象水;气态,水蒸气。

本环节评析:幼儿通过猜测及平时的观察,到今天的体验,加深了对水的另一个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四、水的用处

提问:水有什么用处?如果没有水,会怎样?我们怎样保护水资源?

幼儿讨论得出:水对人类,对植物、动物用处特别大,水可以洗澡、洗脸、洗菜、浇花、浇庄稼,动物也离不开水。

总结:水对我们用处很大,我们一定要节约用水,不能浪费水。

总评:水的.秘密设计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孩子们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了解了水的特性,水的三态变化,也激发了孩子热爱水资源的情感,立志节约用水,以实际行动做到不浪费水,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活动延伸】

观察日常生活中水流动现象,教师同幼儿一起制作宣传节约用水的图片。

【活动反思】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教师时刻要为幼儿的探索认知创设一个宽松、和谐、自由的环境氛围,让幼儿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认识物质的性质。本次教学活动通过看一看、尝一尝、动一动,幼儿从亲身体验中,对水的概念从形象到抽象的提升,让幼儿在活动中自始至终都是“实验者”,知识在孩子们的实践中自然就形成了。

《秘密》教学设计篇4

一、导入,质疑课题

1、你们曾经有过秘密吗?可以跟老师说说吗?这个秘密在你心底埋藏了多长时间?

2、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主人公是一个和你们同龄的外国小男孩鲁本,他也有自己的秘密。[板书课题]

3、用响亮的声音读两遍课题。

4、读了课题,心中有什么疑问?(年龄、国籍、什么秘密、与谁有关等)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看看你能在书中找到哪些问题的答案。

2、指名回答。

3、课件1,出示原著开头:1945年在加拿大罗伯茨海湾,一个12岁的小男孩路过商店的橱窗时,发现了一件让他心动的东西。但是5块钱的价格几乎是全家人一个星期的生活费。鲁本不能向爸爸要这笔钱,他的收入全靠打鱼。妈妈多拉尽全力让全家人吃饱穿暖。

三、自主学习

1、速读课文,抓住重点提出几个问题,将问题简要地记下来。

2、学生自主质疑、解答。

四、自主感受

1、课件2,出示学习建议:

(1)读读课文,哪些词句使你感受最深?请划下来,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2)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这些句子,联系实际谈谈。

2、汇报。

五、扩展

1、如果你是鲁本,你会给课文起个什么名字?

2、课件3,出示原著结尾:当我们不再为5块钱发愁的时候,我们心里是否还有如鲁本一样的秘密?它不只藏在我们心里,还要让我们至亲的人感受到爱的惊喜。

自由、用心地读读这段话,好吗?

3、把自己的感受用一两句话或小诗写出来。(课件4,播放音乐:《懂你》)

4、师生同唱《懂你》。

《秘密》教学设计篇5

一、设计意图

《指南》中科学领域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性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保护和发现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实践、交流,获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生活经验,提高动手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科学探索的欲望。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自主观察、实验、记录,了解有关鸡蛋在盐水中变化的过程。

2、能用数字、图画或其他符号记录实验结果,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3、对科学实验感兴趣,并乐意与同伴协作完成实验。

三、活动重点

1、通过自主观察、实验、记录,了解有关鸡蛋在盐水中变化的过程。

2、对科学实验感兴趣,并乐意与同伴协作完成实验。

四、活动难点

1、能用简单的图画或其他符号记录实验过程并能表述出来。

五、活动准备

PPT、烧杯2个、新鲜的生鸡蛋两个、食用盐、玻璃棒一根、勺子、漏勺、温水600mL、观察记录卡、彩笔一盒。

六、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故事导入:小兔妈妈在做饭时候把鸡蛋掉到水桶里,沉下去了,它捞不起来,想请我们小朋友们帮帮忙,有什么办法能让鸡蛋浮起来呢?

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自由讨论说一说,看看大家都有些什么办法让鸡蛋宝宝从水桶里浮起来。(幼儿自由发挥想想)

2、老师这里有几样厨房里用的材料,不知道可不可以帮助你们,出示盐、等,可以请小朋友感知一下。让幼儿想一想我们可以怎么做?

3、幼儿分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

4、幼儿小结实验结果。

5、老师规范总结实验结果。

6、出示死海中飘在海面的人并解释这一奇特现象。

结束部分

我们已经想到了让鸡蛋浮起来的方法,快让我们去告诉小兔妈妈吧!

七、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除了往水里加盐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让鸡蛋浮起来呢?回去了想一想,下一节活动课我们一起来分享吧!

《秘密》教学设计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甜甜的秘密》唱出前半段悄悄地、偷偷地送去秘密,唱出后半段老师早点知道自己送出的秘密。学会歌曲后并能进行二声部合唱

2、聆听《飞来的花瓣》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意境感受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之情

3、掌握歌曲中八分休止符的运用

教学重点:

学会演唱歌曲,并能唱出神秘急切的感受

教学难点;:

前八分部休止符在实践中的运用。

一、教学过程

1情境创设

师:每当夜幕降临,夜深人静的时候,忙碌工作了一天的人们都开始休息了,但是老师呢?还在批改作业,认真备课逆行对老师说些什么

生:(:老师非常辛苦老师是辛勤的园丁)

师:是啊,老师像辛勤的园丁默默的培育我们,今天我们教师来了这么多老师,让我们满怀敬意去和在座的老师问声好吧、说声老师辛苦了

生:向在座的老师问好

师:可是有这么一群孩子孩子,为了表达对老师的爱,他们还送给了老师以讴歌小秘密,请同学们仔细听,他们把秘密藏在了哪?是怎样送的?

生:聆听第一遍音乐(生回答把秘密藏在了金橘子里,把橘子放进老师的抽屉里悄悄地送的)

师:悄悄地送的

师:同学们听得非常仔细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秘密

生:甜甜的秘密

师:今天我们学习这首歌曲的名字叫就叫《甜甜的秘密》一起读歌曲的名字

生:《甜甜的秘密.》

师:读秘密时声音要轻

师:让我们再来听听藏秘密时和藏好秘密之后的心情是一样的吗?这首歌曲可跟为几个乐段

生:第二遍聆听生:不一样藏秘密试试悄悄地、藏好秘密之后急切被人发现)两个乐段

师:你说的非常好请同学们仔细听第一乐段出现了几句悄悄地(师演唱)

生:演唱两句

师:请同学们再来仔细听听这两句的音高是一样的吗?教师通范唱以及手势提示两句音高对比)

生:不一样

师;课件出示歌谱让我们试着来唱一唱歌谱中出现了一连串什么音乐符号呀

生:八分休止符

师:看到它我们要怎么样呀?停一停休止半拍去演唱

生:看歌谱试着演唱

师:同学们唱得非常准确,让我们填词试着来唱一唱

生:填词演唱

师:他们在送这个秘密的时候怎样送的/

:生:悄悄地送的

师:现在就用悄悄的声音演唱歌曲的第一乐段

生:演唱

师:当你们把秘密藏在了橘子里放在老师的抽屉中后,你们的心情怎么样你们希望老师知道你们的秘密吗?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藏秘密i后的心情,看看歌曲中唱得是不是和我们同样的心情?

生:聆听(第二乐段)

生:啊老师啊快打开抽屉,好发现我们甜甜的秘密

生:啊老师啊快剥开橘子请听听我们甜甜的话语

师:他们非常急切的想让老师发现她们的秘密,请同学们这两句在节奏上有一个什么特点(教师范唱)都在弱拍起唱还是强拍

生:弱拍

师:课件出示(歌谱所以在演唱时像啊、快、好、请字一定要唱清晰千万不要漏掉哦,随琴演唱

师:同学们唱得非常准确,你们再仔细听金老师唱歌曲在力度上有什么变化吗?

师:教师演唱

生;第一句强,第二句弱

师:你听的非常认真,现在就让我们用这样的力度把歌曲的第二乐段再来完整演唱一遍

生:按刚才说的力度去演唱

师:同学们学得真快呀、能不能两个乐段连起来唱一唱呢?把我的秘密唱给老师来听一听好吗?注意前后有不同的心情第一乐段悄悄的,第二乐段急切的

生:完整演唱

师:同学们唱得太好了,我已经从你们的歌声中感受到你们对老师的爱。同学们唱的真好,那金老师也想和同学们一齐合作一遍,你们听听老师和你们唱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师生合作演唱(并找出哪唱的不一样)并进行二声部合唱

师:我们的声音太大了,是让别人发现这个秘密了,那我问的声音怎样?

生:交换演唱

师:这一群孩子给老师送秘密的故事并们有结束,后来他们长大了,毕业了他们又给来是送礼了神秘的礼物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他们该老师送来了什么生;想

师;让我们从一首歌中找到答案欣赏《飞来的花瓣》

这个神秘的礼物是什么?你说

生:飞来的信件

师:这个信件太多了,多得像什么呀?多的向四面八方的花瓣,老师的学生太多了,刚才听的时候听出来了吗?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生;合唱

师:你的小耳朵真灵

师:《飞来的花瓣》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是合唱,最后请同学起立,让我们把这个秘密完整呈现一遍,送给所有我们所有的老师,祝愿我们的老师幸福安康。

《秘密》教学设计篇7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材使用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版本,第七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的第四课。本课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轮轴有什么作用;二是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在这一课中,学生将探索另一种简单机械——轮轴。轮轴这种机械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但对轮轴的概念和省力现象的理性分析是缺乏的。教材从回忆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水龙头开始,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观察水龙头的构造上来,从而了解了什么是轮轴。出于学生对轮轴的认识还是模糊的,仅仅是文字概念而已,教材通过组装一个轮轴的实验装置,来研究轮轴的作用。在反复比较轮上和轴上的钩码数量,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出轮上用力比较省力,轴上用力比较费力。紧接着教材安排了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的实验。先改变轮轴装置,将轮变大,保持轴上的钩码数量不变,轮上的钩码进行数量调整,记录下钩码的数量情况,接着将记录下的数据与前一次实验中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这是本课的关键,因为本单元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从数据中得出规律的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轮越大,轮轴越省力。教材循序渐进地安排了一个个涉及轮轴概念本质的活动,使学生对概念的认识不断深化,最终建立起了对“轮轴”的完整概念。

【学生情况分析】

1、学习状况分析:学生整体学习热情较高,对科学探究活动兴趣浓厚,不喜欢死记硬背的知识,知识面广,思维活跃,喜欢动手;但是独立探究能力不够,部分学生主动探究意识不强,对知识的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对本学科的认识还不够。

2、认知特点分析:通过三年的学习学生已经能过体验到科学技术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巨大的影响,是怎样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这种能力任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不断的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设计思想】

本课以《科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究、注重科学事实、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知道什么是轮轴,认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螺丝刀游戏和两次在轮轴上挂重物的实验数据分析,认识轮越大越省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活动体会和感悟轮轴是如何省力的,知道游戏中也含有科学道理,积极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发展研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了解轮轴作用和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教学难点】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轴不变,轮越大越省力的原理。

【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每组):1盒钩码(系线)、1个轮轴、1个轮圈、2把螺丝刀、2瓶水(系线)、1套支架、1张记录表。

教师材料:学生材料1套、教学课件、组装水龙头1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实物水龙头)这是什么?谁能把它拧开?老师再给你一样东西,把它们组合起来,你再来试一试!前后两次拧水龙头,你有什么想说的?

2、为什么加了一样东西就能轻松的拧开水龙头呢?

3、让我们一起来仔细观察水龙头,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每部分有什么特点?

4、归纳:我们把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轮轴的秘密》。

二、玩变形轮轴螺丝刀

1、认识螺丝刀

(课件出示螺丝刀)螺丝刀是轮轴吗?哪个是轮?哪个是轴?

小结:螺丝刀的确是轮轴,只不过它的轮和轴为了人们使用的方便变长了。

2、“吊水瓶”游戏

下面,让我们来玩一玩螺丝刀!我们要用螺丝刀这个轮轴来吊起这瓶水,老师向大家推荐两种玩法!第一种玩法是把水瓶系在螺丝刀的轴上,转动轮,把水吊起来。第二种玩法是把水瓶系在轮上,转动轴,把水吊起来。你觉得玩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老师还有两个要求:第一,每位同学每种玩法都要玩一次!第二,吊水时必须把水瓶口吊到与桌面基本相平为止。学生领取材料后实验。

交流:这两种玩法,哪种省力?哪种费力?在玩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发现?

三、轮轴原理深度研究

1、(课件出示)老师这里有一个轮轴,你知道它哪部分是轮?哪部分是轴吗?

2、我们就借用这个轮轴来作进一步研究。现在老师要在这个轮轴的轮和轴上分别吊一个钩码。为了防止钩码掉到地上,可将轮轴朝向盒子的内部!我们先拿出系有线的钩码,把线头放进轮上的凹口中,在轮上绕几圈。然后,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在轴上再挂上一个方向相反的钩码。如果我把手放掉,轮上和轴上的钩码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3、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知道结果?不过,老师还有一个要求,如果轮轴没有平衡,请你想办法把轮轴调平衡。学生领取材料后实验。

4、现在老师还要为这个轮轴加上一个轮圈,组合成一个新的轮轴,(教师操作组装轮轴)这个轮轴与刚才的轮轴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如果老师在这个轮轴的轮上挂一个钩码,同学们还能把这个轮轴调平衡吗?学生领取材料后实验。

5、交流:(同学之间交流想法)。

6、如果老师再将这个轮轴的轮扩大,在轮上还是挂一个钩码,你能猜一下这个轴上需要挂几个钩码才能保持两边的平衡?

四、拓展整理

1、现在谁能告诉大家,(出示组合式水龙头)为什么加了这个东西,水龙头就能够轻松的拧开?

2、这就是轮轴的秘密。老师有一个疑问:我们都知道汽车是很重的,而驾驶员却能很轻松的转动汽车轮子,他靠的是什么呢?

3、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品应用了轮轴?

4、总结:生活当中的轮轴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找一找,并思考这些轮轴帮我们解决了哪些问题?

【教学小结与反思】

科学教材的内容看似没有联系,其实蕴涵的科学探究方法却是相通的。六年级科学教材的推测假设、数据收集、动手操作的探究方法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而我却不敢放手让学生操作,根据数据去得到结论。

《轮轴的秘密》这课上下来,似乎很顺利,但是总感觉学生的思维不够发展,对轮轴作用的研究上,我使用杠杆尺的研究方式引入,效果比较好,主要表现在:孩子能在此基础上独立设计实验的方案,对轮轴中轮带动轴与轴带动轮有更深的认识,实验结果的呈现比较清晰。在此基础上,研究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也就水到渠成了。

本课教学“轮轴”的秘密,对学生而言,轮轴虽是一个新的简单机械知识,但生活中的应用却相当广泛,在教学中,要努力唤起学生潜意识的苏醒,当他学完这课后,他会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个道理啊!”,并会去关注生活中更多蕴含着科学道理的事物和现象。

为了让学生能有切身体会,我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水龙头和一把螺丝刀。水龙头是去五金店里借的,学校可没有,最好找那种“轮”可以卸下的水龙头,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一下,在轴上用力扭水龙头那费力的感觉,就对“轮上用力可以省力”有更深的印象了。

最后,让学生例举生活中应用了轮轴的现象,学生能说出很多很多,除了书中五种,还提到了:自行车的龙头、钥匙、电扇开关等等,开红酒的开瓶器等等。充分体会到了生活中的机械应用无处不在,机械的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秘密》教学设计篇8

设计思路:

在“春天来了”的主题活动中,最近,我们正在进行“花儿开放了”子主题活动。孩子们观察过各种各样的花,画过花,捡过花瓣,唱过花的歌……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地方都会有花的影子,人们为什么要种花?花到底有什么用呢?我独自思考着,有想法了就与个别老师交流,与个别孩子交谈,在交谈中使我对花的作用更加的了解,使我发现了孩子对花的兴趣以及对花的了解,于是,有了这次的活动,通过活动,让幼儿充分感知花在生活中的运用,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激发孩子爱花之情,从而使他们关注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活动目标:

1、了解、感知花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

2、与同伴品尝、分享花茶,激发孩子爱花之情。

活动准备:

幼儿带的花茶若干、肥皂四块、餐巾纸两盒、牙膏两盒、茉莉喷雾剂一瓶、糖桂花一瓶、洗发精一瓶、“足浴”图片四张、香袋三个、三个玻璃茶杯、一次性杯子、热水若干

活动过程:

一、交流、分享

春天到了,五彩缤纷的花儿开放了,看到美丽的花儿,老师心情特别好!

1、你们喜欢花吗?为什么?(根据孩子的回答,及时回应,并在交流中教师进行经验的提升,让幼儿感知花的装饰美,花能美化环境,花的欣赏作用)

2、花有什么用呢?(这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中的引导问题,如果前期孩子已围绕花的作用回答可直接导入下一环节)

二、感知、交流

人们很聪明,从花里提取了许多有用的东西,然后,用这些提取物,制成了我们平时生活中用的东西,今天,老师带来了许许多多的东西,请你们仔细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想一想,哪些东西里有花的提取物?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1、自由探索(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进行个别的交流,让幼儿利用自己的感官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索的过程中以适当的问题引发幼儿思考,并让幼儿亲身的体验一下,如:当幼儿询问喷雾剂时,就喷出来,让幼儿闻茉莉花的味道,让他们了解喷雾剂的香味是从茉莉花中提取的,同时,让幼儿思考,为什么人们要用喷雾剂?你觉得什么时候要用喷雾剂?小孩能不能随便的用?给予一种安全意识的教育,让幼儿说说牙膏中的花,为什么牙膏中要用金银花而不用玫瑰花?了解金银花的保健作用等等。)

2、集中交流

你发现什么东西里有花的味道?为什么?

?肥皂里有花的味道吗?会用什么花呢?为什么里面要用金银花?(了解花的药用价值)

?洗脚时为什么要用花呢?(了解花的保健功用)

?出示糖桂花

这是什么?我们平时吃的什么东西也有糖桂花?为什么要放糖桂花呢?(了解花的食用价值)

?出示香袋和花茶

这里面有一袋花是可以吃的,你们猜哪袋能吃呢?这袋花有什么用?(让幼儿感知花犹如香水的功用)

小结:花真有用,我们生活中处处有花,有了花我们的生活才变得多姿多彩,我们都喜爱花。

三、体验、分享

这个花茶怎么吃呀?花在水里会变得怎样?

1、教师泡茶,让幼儿欣赏、感知,激发幼儿动手试一试。

?介绍泡茶所需要的工具(茶壶、热水、花茶)

泡茶的时候需要一个干净的茶壶,热水,老师喜欢喝清凉的茉莉花茶,我先放一点茉莉花,然后倒些水,一杯好喝的茉莉花茶泡好了。我还喜欢喝红红的玫瑰花茶,为什么老师喜欢喝玫瑰花茶呀?(幼儿回应:玫瑰花茶是美容的。是对前期经验的一种回顾)我好累呀!可以泡杯什么花茶来提神呢?(幼儿回答,教师泡茶)

(在泡茶的过程中注意安全教育,放适量的花茶,倒入适量的水)

让幼儿感知、观察花茶的变化。

2、幼儿尝试泡茶,并与老师、同伴分享、交流。

?幼儿拿一次性杯子及自己喜欢的花茶,生活老师帮忙倒水。

?幼儿观察花茶并交流自己的发现,品尝自己泡的花茶。(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对花茶的观察特别的投入,乐意与不同的朋友交流,而且会主动询问,从而了解不同花茶的各种不同功用)

《秘密》教学设计篇9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发现物体在水中沉浮的秘密。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课前准备:

同体积的塑料块、木块、橡胶块、铁块、塑料小桶、量杯、网袋、测力计、橡皮泥、带盖的小瓶子、细橡皮管、竹筷、海绵、塑料袋、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上一课我们研究了水的浮力,认识到在水中的物体,不管是浮着的,还是下沉的,都会受到水的浮力。既然这样,为什么放入水中的物体有的沉,有的浮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的秘密。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发现物体与同体积水相比,比水重则沉;比水轻则浮。

(1)谈话:我们将通过实验来揭示物体沉浮的秘密。请同学们把同体积的木块、塑料块、橡胶块、铁块放到水中,观察哪些物体在水中上浮,哪些物体在水中下沉。

(2)提问:这些物体为什么有的沉、有的浮呢?

(3)指导学生实验,要求用测力计测量这些同体积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把结果填入课本第11页中。

(4)分组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5)汇报实验结果。

(6)讨论:这些同体积的物体与同体积的水相比,哪些比水重?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比水轻?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7)小结:与同体积的水相比,比水重的就会下沉,比水轻的就会上浮。

(8)学生完成第11页的填空。

2、指导学生研究同一物体,重量不变,体积增大,其浮力也会增大。

(1)谈话: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曾做过一个实验:一团橡皮泥在水中下沉,把它捏成船形就可以浮在水面上。

(2)提问:为什么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后,在水中会由沉变浮呢?

(3)指导学生用测力计测量不同形状的橡皮泥在空气中的重量是多少,再测量它们浸入水中后重量是多少,计算出它们受到的浮力是多少。把结果记录在课本第12页表中。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讨论:橡皮泥体积变化与它在水中受到浮力大小有什么关系?

(5)小结:橡皮泥的体积越大,水对它的浮力也就越大。

3、学生发现同体积物体,如果重量不断增加,也会由浮变沉。

(1)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过程及结果。

(2)小结:物体的体积不变,如果物体重量不断增加,就会由浮变沉。

(3)讨论:为什么潜水艇能浮在水面上,又能沉入水底?

(4)小结:物体体积不变,如果重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会由浮变沉,同样,如果重量减少到一定程度,也会由沉变浮。

4、学生利用物体在水中沉浮的规律进行研究和实践。

(1)“玩”潜艇模型,控制它在水中的沉和浮。

(2)分组实验:鸡蛋在清水中下沉,在浓盐水中上浮。

三、巩固总结

1、提问: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发现物体在水中沉浮的秘密是什么?

(2)怎样控制潜艇的沉与浮?

2、课后实践

(1)自制潜艇模型,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把潜艇的秘密讲给他们听。

(2)有的木块能浮在水面上,过了一会儿就会沉入水底,你能设计实验,寻找其中的秘密吗?

《秘密》教学设计篇10

设计背景:

南瓜是生活中常见的普通农作物,它易于储存保鲜,夏、秋、冬三个季节,农贸市场随处可见它的身影,可谓取材方便。其品种丰富,外形多样,吃法多样,富有营养,能给孩子带来丰富的感官之旅。然而,现实生活中孩子们很少去主动关注南瓜,对它的了解知之甚少。如何挖掘、利用身边的资源,开展有效的活动,使教育教学富有现实的教育价值?遵循《纲要》所倡导的选择教育内容要遵循“既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的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孩子的经验和视野。”这一原则,我设计了大班综合活动《南瓜的秘密》。活动中,我以南瓜为材料鼓励幼儿积极探索、发现、动手、动脑,关注幼儿的生活和经验,关注幼儿的需要和发展,关注幼儿的行动和思维,关注幼儿的体验和感受,以期让孩子获得各种鲜活的经验,丰富知识,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感知南瓜品种的丰富性、多样性,了解南瓜的相关知识,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2.尝试根据不同南瓜的外形特点进行装饰和造型,发展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在感知、探索、创作的过程中,增长知识,体验快乐。

(分析: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本次活动涵盖了科学、社会和美工几个领域的内容。由于大班孩子观察力强,口语表达能力好,同时他们又有着较强烈的探索、求知欲望,因而认知目标的重点放在让孩子感知南瓜品种的丰富性、多样性,了解南瓜的相关知识,并积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目标二是源于南瓜外形的多样性、极强的可塑性,满足大班孩子动手操作的需要,又使孩子在想象力、创作欲望上得到满足;而情感目标的达成贯穿于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让孩子在活动的全程中都在收获快乐。)

活动准备:

1.南瓜食品若干,用透明小碟装好

2.各种品种和外形的南瓜实物若干

3.南瓜相关知识的PPT

4.各类装饰工具和材料(如勺子、剪刀、牙签、油泥、毛线、彩纸、即时贴、棉花、胶水等)

5.活动前师幼将手洗净

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主要设置了四个环节:品尝南瓜食品—感知南瓜特征—丰富南瓜知识—南瓜造型艺术。

一、幼儿自由品尝各类南瓜食品,激发探索南瓜秘密的兴趣。

1.幼儿自由品尝南瓜美食。

2.教师简单介绍各类食品的名称。

二、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南瓜的外形特征、内部结构,感受南瓜品种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1.幼儿参观各种各样的南瓜,自由探索有关南瓜外形的信息,引导孩子比较观察南瓜外形的多样性。

2.幼儿分享交流获得的经验,教师引导、帮助幼儿梳理信息,使之更为完整。

师:刚才我们和大南瓜一起做了游戏,请你来说说你发现了南瓜的什么秘密?

梳理:从南瓜的形状、颜色、触摸觉和大小上进行归纳小结,了解南瓜外形的多样性和品种的丰富性。

3.了解南瓜内部的结构。

师:小朋友找到了这么多南瓜外形的秘密,那么南瓜里面是什么样的呢?(引导幼儿猜一猜,然后教师当场打开南瓜让幼儿观察。)

南瓜里面有:瓜肉、瓜瓤、瓜子。

三、观看PPT,了解南瓜的相关知识,扩充生活经验。

1.南瓜生长在哪儿?它是怎样长大的?

幼儿先猜测,然后观看南瓜生长环境及生长过程PPT。

2.幼儿了解丰富的南瓜美食及营养价值。

(1)幼儿观看南瓜美食PPT,感受南瓜美食的丰富性。

(2)教师简单介绍南瓜的营养价值。

师:人们这么喜欢吃南瓜做成的食品,它到底有什么营养呢?

教师小结:南瓜能解毒、保护胃粘膜、帮助消化、防治糖尿病、消除致癌物质、促进生长发育等等功能。南瓜子还能杀灭人体内的寄生虫。

四、尝试根据不同南瓜的外形特点进行装饰和造型,体验艺术创作的快乐。

(1)南瓜除了有丰富的营养供人们食用外,它还能做成可爱的工艺品供人们欣赏,非常有趣。教师出示自制的南瓜造型并作简单介绍。

(2)今天,我们有这么多的南瓜,你们想用它们做什么呢?启发、引导孩子充分发挥想象装饰、造型不同形状的南瓜。同时滚动播放南瓜造型PPT,激发孩子进行南瓜创作的欲望,拓展思维。

(3)展示南瓜造型作品,小结活动情况。

活动效果:

活动由始至终孩子们都兴趣盎然,跃跃欲试,他们积极参与,善于表达,乐于动手,在活动中体现出极强的主动性、探究性、创造性,整个活动过程是愉悦而满足的:品尝南瓜美食时个个津津有味,馋样让人忍俊不禁;和大南瓜做游戏时,快乐、主动,比较观察乐此不疲;观赏PPT,丰富南瓜相关知识时,他们好奇、深入,刨根问底;制作南瓜造型时,动脑动手,全神贯注。总之,孩子们在具体感知、快乐探索、动手创作、克服困难的活动中获得经验,丰富知识,发展能力,收获快乐。

自我评析:

幼儿园课程的核心是幼儿的经验,经验的获得有赖于幼儿动用多种感官与事

物及自己的心灵发生相互作用,有赖于幼儿思维的参与,有赖于幼儿的体验和感受。

一、选材具有现实意义。

南瓜取材方便,品种丰富,外形有较强的可塑性,可供挖掘的教育点多。

二、多感官多通道参与感知,获得直接经验。

活动中,提供了丰富的实物材料,即多种南瓜食品和南瓜实物。孩子通过多

感官多通道参与感知,在尝一尝、看一看、摸一摸、抱一抱、比一比中获得更多的对探究对象的直接经验。

三、通过精选图片的认知,获得间接经验。

精选的PPT,帮助孩子扩充生活经验,开拓视野,丰富知识,满足孩子探究

的欲望。

四、巧妙运用南瓜外形特征,满足孩子动手创作、审美的需要。

南瓜装饰、造型活动,既符合大班孩子动手操作的需要,又使孩子在审美心理、创作欲望上得到满足。

五、过程中师幼、幼幼、孩子和材料的高效互动。

从品尝、感知、猜测、欣赏到创作每一环节都体现出教师和孩子,幼儿与同伴、孩子和材料的高效互动。他们之间的自然交流让每一程序都趣味盎然、环环相扣,水到渠成。

南瓜能做出这么多的美食,太好吃了!

南瓜的里面是什么样的呢?

南瓜的秘密知多少?

动手创作真快乐!

瞧,我们的作品够有创意吧!